为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交往模式,疏解学业压力下的人际矛盾,4月27日,高二(5)班班主任徐婕老师以“语言有温度,沟通有力量”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一堂兼具启发性与实践性的班会公开课。
一、情境导入:照见沟通的“温差”
课程以一段贴近学生日常的冲突视频拉开序幕。画面中熟悉的场景迅速引发共鸣,徐老师顺势抛出核心议题:“压力能否成为言语伤害的借口?”通过“语言温度计”互动实验,学生对比“你怎么总拖后腿”与“我们一起想办法”等六组话语的感知差异,直观感受语言的“冷热”之别。冰冷的指责与温暖的共情之间,学生们悄然领悟: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传递情感的温度计。
二、深度剖析:解码情绪冰山下的真实需求

在“情绪X光片”环节,学生即兴演绎真实案例“成绩对比引发的争吵”。徐老师借助“情绪冰山模型”黑板图示,带领学生抽丝剥茧:争吵的表象下,实则是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随后,她引入“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说明需求、提出请求,并组织学生模拟解决“作业抄袭矛盾”“小组合作推诿”等场景。通过角色互换与“去评价化”表达,学生们逐步掌握将情绪转化为理性对话的技巧。
三、情感实践:以“暖心卡”架起心桥
课堂尾声的“暖心卡”环节,徐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在轻柔的音乐中,学生们将课堂所悟化为笔尖的温度,或向曾误解的同桌致歉,或对默默帮助的伙伴致谢。一张张卡片传递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打破隔阂的真诚与善意。
结语:在青春的海洋中共生温暖
“冲突是关系的试金石,而善意沟通是溶解坚冰的暖流。”徐老师在总结中强调,“非暴力沟通不仅是矛盾的化解术,更是构建尊重与理解的人际纽带。”
正如班会结语所言:“我们或许是不同的岛屿,却始终共享一片青春的海洋。”这堂课播下的沟通之种,终将在成长的浪潮中生根发芽,连接起每一座渴望被倾听的心岛。
撰稿:徐婕
初审:宣传联络处
美编:濮萧滟
校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