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官网 >>德育纵横 >>心理健康 >>正文内容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策略辅导
发布日期:2015-10-16 16:39:22    点击次数:     作者:孙亚芹    来源: 本站原创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策略辅导                  

   如今,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一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二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其次是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造成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使孩子学习压力极大。独生子女的增多,也使孩子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素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等等。

问题的严峻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像我们不能断言永远不会得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因此我们每位同学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面我谈谈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比较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及解决的办法:

一、如何控制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大多数人在考试时都会受到情绪的困扰,有的人在考试前忧心重重,惶恐不安,失眠、忧郁,精神萎靡不能自控;有的人在考试中心神不定、茫然出神,或者唉声叹气,身体不停地出汗、抖动;有的人考试前后,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属于考试焦虑的表现,只是有的人可能反应还要剧烈一些,但无疑会影响考试,影响考生的正常水平发挥,导致考试失败。

一般来说,正常的学习焦虑只是轻度的紧张感,实际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兴奋水平,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敏捷、行为镇静而又有理智。过弱的焦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过强则容易使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对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考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要交换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编份考题考考自己,把一些要背的书制成磁带放给自己听,也可假扮老师而把所要记的东西讲演出来等等。

第三,可学国外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悬挂在墙上,自己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因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因而又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6、考场上突然慌神了怎么办?

当考生对许多意外和困难没有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一旦出现时自己就容易惊慌失措。把以前考场上常遇的问题搜集起来,并请些“高参”出出主意,可保你临危不乱。

7、平时水平很高,考试发挥不出来怎么?

平时就应和考试的要求一样,要正确率,要速度。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如平时。

8、在考场上我最怕有声音干扰,如遇噪音怎么办?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躁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躁音。心理上的躁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躁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躁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9、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晚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10、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怎么办?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当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二、“上网成瘾”问题的分析

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如今,网络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广大青少年,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迈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据调查,,到2002年1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3370万人,其中56%的网民年龄在24岁以下。由此可见,青少年是网络用户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网络却像一把"双刃剑",它虽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青少年,但同时也把各种"垃圾"塞到了他们手中。随着诸多关于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和青少年涉网犯罪案件不断被媒体披露,人们开始痛斥网络的种种弊端,一些人甚至将网络形容为"网毒"、"电子海洛因"。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的话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知识的宝贵时期。由于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自我控制能力弱,猎奇心强,很容易受到误导而步入歧途。因此,青少年因触网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引人关注。(1)痴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在上网的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占了很大比重。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青少年上网约有60%的人是玩游戏。虽然游戏只是网络功能中的一种功能,但因网络游戏具有互动性,内容广泛,有的还可以自己编写程序,所以比单纯的游戏机更具吸引力。因此,许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逃课、逃学,有的甚至厌学、辍学。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由于没有了上课的后顾之忧,一些青少年便一头钻进网吧,玩得天昏地暗,以致达到足不出户、不知饥饱的地步。今年春节期间,新疆的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寒假里因连续在网吧中度过20天,将家长给的六百多元学费花得精光。北京的一名初三学生,在去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四次离家出走,家人每次都是在网吧里将其找回,为他操碎了心。据这位孩子的父亲说,儿子出走的原因很简单,他一进网吧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玩游戏。最初,他玩到半夜,只好在家门口外蜷缩一夜;后来,由于害怕回家受责备,干脆连家也不回了,吃住都在网吧。不仅中学生难以抵御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就连许多大学生也无法割舍自己的网络游戏嗜好,以致荒废了学业。今年3月,一位家住河北省泊头市的大学生家长致信《法制日报》,呼吁秦皇岛市有关部门及时治理燕山大学周围的黑网吧、黑游戏厅。他在信中痛心地说:"我的孩子考上了燕山大学,我们为孩子能在这样美丽的校园读书而高兴。但好景不长,儿子就被校园外众多的网吧游戏厅拉下了水,儿子天天去玩儿游戏,学习每况愈下,有时夜不归宿,老师和同学多次劝阻、教育都无效,导致退级。他还在信中反映,目前燕山大学校门外网吧、游戏厅比比皆是,多达百余家,而且家家生意兴隆。这些游戏厅每年都要葬送掉几十名燕大学子的前程。为此,他强烈呼吁:管一管这些害人的网吧、游戏厅吧!不仅网络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量时间让人忐忑不安,其内容更叫人担心。在网络游戏中,大多是带有暴力倾向和破坏性质的游戏规则与画面,打打杀杀的激烈场面让玩儿游戏的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刺激与兴奋,他们像着了魔一样沉迷其中,经常是人已下了游戏机,满脑子想的还是游戏内容。而长期玩这些内容的游戏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它极易使孩子们的性格感染上凶狠与残酷的色彩。一些带有色情倾向的游戏内容,则更是严重地玷污了孩子们的幼小心灵。(2)深陷网恋难以自拔除了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交友也是青少年们所热衷的事情。处在天真漫烂年龄段的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喜欢结交朋友。上网聊天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结交上天南海北的朋友。这便他们激动不已。于是,不少青少年一有空便上网狂聊不止,交了许多"网友"。交上同性朋友的不少,而更多的青少年则是在网上交了异性朋友。不谙世事的他们情窦初开,又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在网上谈情说爱,深陷网恋难以自拔,而且这种网络爱情又是那么的隐蔽,让家长难以察觉。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少年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深感头疼的难题。据报载,新疆库尔勒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被一位远在乌鲁木齐的28岁的女酒店员"网"住了。随着两人网上感情不断升温,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他不仅每天和女友通电话,还两次背着父母去和女友会面。他说他的许多同学都经常出入网吧,也都在网上谈情说爱。广州的一位中学生则坦言,现在学生上网谈恋爱是一种时髦,是"前卫"表现。不光男生,许多女生也上网找情人。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涉世不深的少男少女们热衷网恋,给一些居心不良的网友诈骗钱财和拐骗少女提供了可乘之机。关于单纯少女因单独去会网友受到欺辱、被拐被骗甚至被逼去做三陪小姐的案件日渐增多。一些女生家长由此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3)网上"黄害"害人不浅网络中信息极其丰富,但却是鱼龙混杂。那些花花绿绿、令人眼光缭乱的黄色信息非常容易迷惑青少年的双眼。从有关专家的调查中得知:在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大多数黄色网站可以随意进入,导致许多青少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入黄网。其中,部分自控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会选择快速退出,自觉抵制黄毒的侵害;而那些好奇心强、意志脆弱的青少年则不同了,他们往往抵挡不住诱惑,深深地陷入黄色泥潭不能自拔。他们不仅多次光顾黄色网站,满足好奇心,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道路,令人痛心不已。(4)涉网犯罪令人痛惜随着青少年上网人数越来越多,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犯罪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些在校青少年苦于无线上网,竟然开始去偷、去抢其他学生的钱,有的甚至到社会上去偷、去抢。上网已经成瘾的他们全然不考虑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去年夏天,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二男生痴迷校外网吧,可他家境贫寒,没钱上网。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瘾,他竟然多次在夜晚持刀抢劫,把劫来的钱全部用于上网。案件侦破后,老师和同学们无不为之惋惜。(河源近段时间以来也时有发生过相似的事例)(5)崇拜"黑客"上网成瘾令人担忧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青少年网迷的崇拜偶像。据悉,中国90%的网站都遭遇过黑客的攻击。目前,我国的黑客一族里少年高手亦大有人在。曾有几十名在校的中学生、大学生创办过黑客网站,一些年仅十几岁的黑客少年侵入过多家国内网站,造成不少的损失。这些少年黑客搞破坏并不为钱,有的是出于好奇,更多的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人能力,证明自己的本事。相对这些少年黑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黑客产生崇拜心理则是另外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一项在上海部分小学校做的调查显示: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32.5%的小学生有当黑客的念头。

此外,青少年上网成隐也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因为上网成瘾也是一种疾病。目前,医学上称之为"网络成瘾症",它是指患者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是搜集信息,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游戏成瘾。长时间地上网,受到伤害最为直接的就是人的眼睛和大脑。电脑屏幕产生的辐射对它们的健康损坏是非常严重的。由于上网成瘾,伴随着出现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失眠、头疼、肩酸背疼等症状。一些青少年还出现了性情孤僻、冷漠、怪异,难以与人交往和沟通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症状都扰乱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正是因为上网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所以它成了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一块共同的心病,容留孩子们上网的网吧也成了众矢之的。孩子迷恋上网后,家长为之操心、老师为之烦心、学校为之忧心。因此,北京市一位中学老师曾在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反对青少年上网,原因就是一些中小学生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没心思上课,饭不香觉不眠,且迷恋上网的孩子又满嘴谎话、脏话,痞味儿十足。这种观点代表了许多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心声。

(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问题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中小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逐渐开始对异性产生一种愿意接近的愿望。这一时期一般发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这时,男生乐于在女生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赢得女孩子的好感和赞许;女生则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起男孩子的注意和喜欢。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同学有的以接近的方式,有的采取回避方式,往往周围人容易注意到互相接近的同学的举动,同时可能会惹来议论、被嘲笑、起哄,由此而招致心理上的压力。其实,在这个时期的相互交往的核心是友谊的需求,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些对爱的幻想和体验。

但是,在中小学时代,异性同学关系仍然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

(1)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

(2)虽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作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

(3)对异性没有好感或抱有偏见,回避或拒绝与异性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

综上所述,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建议如下:

1.自然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

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3.真实坦诚。

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

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一句话,希望你能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怎样克服猜疑心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造成猜疑的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
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掉在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同邻人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以上讲的是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愿同学们听了后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