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基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 课题列表 > 重点课题 > 基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课题资源 > 物理史事

第五节 晚清时期的物理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董文杰  发布时间:2015-11-10  浏览次数:

 

  中国自清朝采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策以来,先进的科技发明被视为“奇技淫巧”,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至鸦片战争前夕,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教育上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已到了民穷财尽,危机四伏的地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西方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清朝与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面对这种形势,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开明人物,反对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成“奇技淫巧”,而认为学习“西洋奇器”的制造有利于中国。并针对当时教育空疏腐化的弊端,提出了研究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提倡新的科学知识,探索新的理论。从而,随着把人们的视野引向世界的同时,物理学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入侵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加之当时我国已陆续兴办近代工厂企业,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民族资本主义已获逐渐发展。因此无论从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出发,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都非常迫切需要各种人才。所以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化,部分代表封建大地主的地方军阀官僚向买办转化的人,提出了要办“洋务”,兴“西学”,以达到重新装备封建王朝的武装力量和继续维持其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史称“洋务派”。
  洋务派的主张,初时也受到了反对任何外来的东西的顽固派的反对和攻击,他们认为是“以夷变夏”。后来由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的威胁,顽固派逐渐地也接受了一些洋务派的意见,在教育上也同时进行了一些改革。从此,在中国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在中国也正式开始走进了学校教育这个“神圣殿堂”。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打破了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幻梦,30年之久的改革宣告失败了。这时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萌芽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思想,已形成了一种救亡图强,具有爱国性质的维新政治运动。维新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史称“维新派”,他们企图用资产阶级的“新学”来改良当时中国的社会,使中国变法维新。所以他们竭力主张“废科举,兴学校”,产生了比洋务派更加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我国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和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是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创办的。
  清末的维新运动虽由于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了,但此后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度的趋势,推动了清政府颁布和实行了新学制。这个新学制的颁布和推行,标志了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到1905年,“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终于结束了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