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官网 >>校长荐读 >>正文内容
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上篇)
发布日期:2016-12-20 09:04:07    点击次数:     作者:陈嘉莉    来源: 本站原创
 

 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上篇)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卫国  

 

编者按:2015年,我省召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围绕“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主题展开研讨。近日,2016年全省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在会上再次就高品质高中建设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提出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凝练办学之魂、厚植文化之根、培养高素质之人、做强立校之本、创新建设之路。本报将分两期刊登朱卫国副厅长讲话,并推出省内多所学校探索高水平高中建设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在去年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我围绕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重点分析了办高品质高中的基础条件、发展趋势,突出了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和建设思路。今年的研讨会,我们再一次将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品质高中作为主题。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再谈一谈建设高品质高中问题。  

一、凝练办学之魂  

一所高品质高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灵魂,这种灵魂就是办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办学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建设高品质高中必须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使之真正成为一所学校的品牌,可以考虑从四个角度去凝练。  

(一)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思想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加强公民道德、文明礼貌教育,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发挥各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查看了全国200多所重点高中的校训,发现绝大多数都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角度凝练而成。这些都是各所学校文化传承、历史经验的积累。建设高品质高中应当根据新形势赋予普通高中的新任务,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使之成为新的办学之魂。  

(二)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职业道德,从道德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工作者要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职业道德。当前,普通高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按课表开课、满堂灌、机械性训练、课业负担过重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导向没有根本改变,教育规律没有得到真正遵循。我一直以为,何为教育规律,只有教育工作者相对清楚;依靠谁去遵循教育规律,也只有教育工作者才能承担这个责任。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能够真正出现一批高中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将其视为一种职业道德加以自律。希望大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一种办学之魂。  

(三)把执行课程标准作为神圣天职,从教学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标志。这几年,我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观念统一、名师辈出、实践多样的教学改革成就,为高中教育教学进一步走向内涵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中教育的教学形态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新的课程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化成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学方式简单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有一批学校自觉、带头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并把它作为每一位校长、教师的神圣天职。这一点同样可以凝练、提升为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魂。  

(四)把鲜明办学特色作为传承品牌,从管理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我们一直提倡和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所谓特色是区别于其他而独有的特质。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品牌,对内能够凝聚力量、指引方向;对外能够引领示范、扩大影响。一所学校形成特色、成为可传承的品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结果。我也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各学校不断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在已经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凝练、提升学校的办学之魂。  

二、厚植文化之根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元素。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建设高品质高中文化的多样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表现,建设高品质高中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文化之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去培植。  

(一)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的有形文化,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应当赋予校舍、场地、景观、教室、场馆、走廊、过道等有特色的文化内容,使得建筑、教室、廊道、景观等都有艺术美感、人格寓意和人文故事,都能起到审美作用和教育意义。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应当体现本地特点和反映本校特色,城市有城市文化,农村有农村文化;历史长的学校有文化,历史短的学校同样可以建设文化,关键要设计、挖掘和创造。总之,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要让古老建筑、场所有故事,让新的建筑、场所有品味,使校园有校园的样子,对物质赋予更多的人文内容。  

(二)培植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隐性文化,具有非物质属性,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物质文化可以转化为精神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校史馆等都是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载体。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精神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我省有一批高中的校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品质高雅,这些都是高度凝练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以及仪表言行等都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凝练和创造高品质的学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培植高品质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品质的教学文化建设要在提高课程文化品位、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在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变“课程压缩”为“课程延展”方面下功夫。建设高品质高中要着眼于内涵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文化,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文化的整体转型,塑造更符合教学规律、更具有时代特点、更顺应世界潮流的教学文化。  

(四)培植高品质的制度文化。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更具根本性意义。建设高品质的学校制度文化要全面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根据不同学校特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主管理。要提高学校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将办学理念寓于管理之中。校长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创造者和践行者。一位好校长能够带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要重视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培养校长文化情怀,创造更多有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  

三、培养高素质之人  

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品质对于人来说不仅仅限于道德,还包括人的健康、能力、文化等因素。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品质高中应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谓高素质之人应当是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之人,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之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能力之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身心和较好审美能力之人。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围绕培养高素质之人,努力实现四个统一:  

(一)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普通高中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先后十多次提出课程改革方案和标准,各地各校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造了许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等于所有学生“一条线、齐步走”,应当立足于让每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人的自然禀赋、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是有差异的。教育的任务不仅要让每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题目,高品质高中应当努力破解这样的难题。衡量一所高中有没有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要看学校和教师有没有了解学生的个性,有没有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和条件,有没有实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有没有鼓励、指导个性发展,有没有创造和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和氛围等等。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取得成效。  

(二)实现注重“双基”与核心素养相统一。长期以来,我们对普通高中的教学要求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即使是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在命题中仍然强调“双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双基”外,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价值观、人文素养同样值得重视。这次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并且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从注重“双基”到注重核心素养,是我们对普通高中培养目标认识的一大进步,昭示着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将进入新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前不久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现形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双基”的基础上,切实把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转到注重核心素养的轨道上来。  

(三)实现为升学服务与为终身发展服务相统一。这次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升学准备、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对普通高中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长期以来,普通高中的升学教育功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还做得不够。在现有高考制度和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回避高考对学校的导向,作为学校不考虑高考是不行的,但是只为了高考是可悲的。普通高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帮助他们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更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办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特别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终身受益。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后对什么等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我想,我们希望的高品质高中应当把为升学服务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有效地统一起来,真正担心每一位学生“长大后”的表现,真正为他们“长大后”发展奠定基础。  

(四)实现关注“榜上有名”与“名落孙山”相统一。评价一所高中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学校品质,最终要看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配合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方案,省教育厅已经研究制定了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高考,而是坚持正确的教育改革方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校改革管理模式和育人方式。综合素质评价要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地各校要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现在,社会评价普通高中的质量主要看高考后“榜上有名”的情况,似乎一所学校的本科率、一本率越高,上清华、北大的人越多,质量就越高。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足以让媒体炒作几天,足以让学校津津乐道、引以自豪。这是不正常、不恰当、不全面的评价。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既要关注“榜上有名”的学生,也要关注“名落孙山”的学生。要评价学生三年的进步情况,评价学生的均衡发展情况,通过更加科学的评价来评判一所学校的品质。  

四、做强立校之本  

一所学校特别是高品质学校靠什么立校,这是大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四星级高中是我省普通高中中的佼佼者,许多学校都是历史名校,相信大家都有立校的理念和方法。我以为,就总体而言,在解决基本办学条件之后,重点要在课程、技术、队伍、科研、管理五个方面做强立校之本,提升学校品质。  

(一)做强学科课程。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修订稿即将颁布,新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上有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课程结构上,必修学分由116个学分减少到88个学分,选修学分由28个学分增加到56个学分,大幅降低了公共基础要求,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当前,我们要深入总结课程改革的成绩与经验,加强研究,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为新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一是加强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要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开齐开足上好所有课程,花大力气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等课程的落实。要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看一所高中有没有品质,不仅要看既有课程实施水平,更有看为学生提供了多少高品质课程。各校要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特点,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逐步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机制,为学生选课走班奠定基础。二是开发课程基地功能。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中课程基地这一平台,努力转变教与学方式。要坚持全面提升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着眼于知识、技能、品质、精神、人格的综合培养,注重多种因素的有机统一。要调动高校参与学科课程建设积极性,吸收高水平学者、教授参加,建立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机制,逐步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学科课程。三是以前瞻性项目研究引领高品质高中建设。从2015开始,我省开始设立江苏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98个。目前已经立项了两批省级项目,部分市还有一批市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设立的,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全省高品质高中建设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各地要搭建教学改革重大成果展示平台,组织前瞻性项目研究活动观摩研讨,发挥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对高品质高中建设的辐射、孵化、示范作用,努力促进高品质高中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做强信息技术。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互联网+”,“互联网+”是信息化的标志,为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画面。“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技术路径,更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时代,购物不一定去商场,娱乐不一定去影院,学习不一定在学校。我们教育系统也经常讨论和关注“五问”:就是梁启超之问:为什么中国400多年来没有出第二个郑和?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发明不能在中国产生?黄炎培之问:为什么历代王朝不能越过兴亡周期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杰出人才?乔布斯之问:为什么网络如此发达而教育领域收效不大?这些问题都是与教育密切相关、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些问题太大,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但是乔布斯之问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当在做强教育信息技术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具有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学校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不够的。面对新时代,我们特别需要有整体性和战略性的思维。对于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来说,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我们要思考如何树立“互联网+”意识,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要思考如何调整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具有信息化能力和素质;我们要思考如何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要思考如何改革评价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法,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等等。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地区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视,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以为,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领先一步、高人一筹,谁率先占领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握未来学校发展的主动权,谁也将距离高品质高中更近。  

(三)做强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师德足以让学生敬仰,学识足以让学生崇拜,人格足以让学生仿效,魅力足以让学生倾倒。建设一支高品质教师队伍,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基础工程。各学校一定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校本研修与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养。要创造条件培养各学科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使特级教师成为一面旗帜、带出一个团队,打造一种品牌。一位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所高品质高中一定要有一位有政治头脑、有教育理想、有管理才能、有创新精神的校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让一批校长脱颖而出,成为好校长、名校长,  

(四)做强教育科研。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坚定不移地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做强教育科研要基于传统、基于现实、基于本土;要激发兴趣、激发动力、激发自信;要重在实践、重在持续、重在效果。任何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创新都是干出来的,离开现实、好高骛远,离开动力、强加于人,离开实践、纸上谈兵终将一事无成。建设高品质高中必须有一批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要学习借鉴国内外著名学校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一流的学科课程,努力建设一批研究型普通高中,探索解决教学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衡量改革效果主要看是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是否促进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形成有一定理论建树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否得到同行认可和推广应用。我们希望,四星级高中要始终走在教育科研的前列,创造更多教学改革新成果。  

(五)做强学校管理。加强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是建设高品质高中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积极推进从管理走向治理,推进普通高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设高品质高中,必须坚决摈弃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近年来,部分学校办学行为失范现象屡禁不绝。节假日违规补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举报不断,有的高中学校与社会办学机构搞所谓的合作办学,变相补课;少数民办高中甚至个别公办高中违规跨市招生的情况仍然存在,由此产生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学校不按计划招生、乃至招收“线下生”,以致部分学生无法正常取得普通高中学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一些学校无视高中学籍管理规定,以旁听等各种名义违规招收所谓“借读生”,导致部分学生人籍分离,甚至有少数初中毕业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籍,也通过种种不规范的手段混迹其中,给教育管理和招生考试工作带来极大困扰;还有极少数学校无视禁令仍然在招收高考复读生。这些行为突破了普通高中管理规范的底线,与建设高品质普通高中目标背道而驰,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纠正。这些行为发生在一般学校尚且难以原谅,发生在四星级高中更加难以容忍。这些行为说明加强学校管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各学校要不断探索,强化管理,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督导、监管机制。  

五、创新建设之路  

如何建设高品质高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的想法是不走墨守成规的老路,也不走另起炉灶的新路,要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高中;要在巩固四星级高中办学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更高层次、更具内涵的高中;要在政府、社会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更高品质、更具影响的高中。创新建设高品质高中之路,要认真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把握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更加突出多样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优质是前提,多样是方向,发展是目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决定了建设高品质高中在价值导向上要坚持多样性。当然,这种多样性是建立在一定标准条件上的。可以考虑在四星级高中标准条件基础上,研究提出若干优质发展方向,供各地各校在建设中参考。比如,按照课程、技术、教师、科研、管理等发展方向,做好做强,形成多样发展、各显特色的生动局面。但不管如何多样发展,高品质高中要瞄准培养优秀人才、创新人才,要立足于未来20年、30年出各类精英人物,要致力于建设未来高中的理想范式。  

(二)把握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更加突出软件建设。我省开展三星、四星级高中评估已经多年,一大批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三星、四星级高中评估有基本条件和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条件相对偏重硬件,这是必要的。建设高品质高中要更加突出软件建设,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校园文化、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建设。高品质高中不是靠漂亮校舍赢得声誉,而是靠丰富的内涵彰显魅力;不是靠大楼,而是靠大师;不是看眼前,而是看长远。希望各地各校共同研究应当包括哪些软件,如何建设,共同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  

(三)把握政府认定与社会认可的关系,更加突出社会认可。省教育厅星级高中评审委员会在评审去年评估结果时,提出要对四星级高中后更高层次的高中建设进行研究,包括冠什么名称、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认定等。今天这个会议正式提出这个命题,希望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个人想法,建设高品质高中重在建设、重在过程;数量上不宜过多、过滥;方法上不仅要由政府培植、认定,更要得到社会认同、认可。对一所高品质高中来说,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这牌那牌不如老百姓树牌,只有老百姓真正满意的高中才能称得上高品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