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官网 >>教育科研 >>教研资料 >>正文内容
学科整合,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布日期:2014-05-29 13:18:07    点击次数:     作者:袁家永    来源: 本站原创
 

  

学科整合,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长辛店第一小学 作者:李振飞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是我校和谐办学理念的定位,和谐教育涉及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课程育和”是我们在教学层面的共同愿景。国际理解项目进驻学校伊始,为更好的实践这一课题,我们充分分析学校现状,如果说我们为了国际理解而国际理解,以行政命令植入的方式全盘交由教师实施,将会出现教师拒不接纳,消极停滞的状态。经过不断的研磨思考,吴校长走进教师进行访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不同学科的小学一级职称教师担当重任。于是,怀揣忐忑,我们开始了国际理解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
一、挖掘自身优势,定位整合方向
在自荐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小组成立了,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优势,定位出国际理解与学科整合方向:陆凤雯老师,以民族文化遗产为介入点,拓展阅读中选取他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吴京高老师的研究点定位在将品社教材与国际理解读本内容的重组;周航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大主题研究作为方向,挖掘区域优势资源,将长辛店的古老文化传承;高艳春,引导学生将美术课程中的历史景观与国际理解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相结合。一年来,他们的实践,已初见效果。
二、探索渗透途径,深化国际理解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还处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萌芽阶段,虽然知识面并不宽泛,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事物的认知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感知我们的民族精神,初步探知认识世界,了解他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成为善良、无私、宽容、聪颖、尊重他人、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一代新人。在既有课程中,我们采用学科整合,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情境创设,弘扬民族精神
在不断实践中,我们得出:以情境创设方法来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致力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追求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为悦纳他国文化奠定基础。
高艳春老师《走进颐和园》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当个最佳小导游,引领外国游客游览颐和园。作为小导游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导游册的制作,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组完成颐和园各大景观的图文制作,装订成册后,再由小导游们纷纷介绍。高老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方法,展现的是北京的文化精髓,学生自然热情参与其中,吸收并传承了民族文化。
王艳老师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抓住题目中的民族精神因素:“2008925日,神舟七号飞船顺利进入工作轨道(这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学生再次感知中国科技的发展)。也就是距离地球表面约340千米高度,绕地球飞行90分钟的圆形轨道。地球的半径大约6400千米,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出舱活动20分钟,这一过程飞船飞行了多少万千米?”再如“我国运动健儿在28届奥运会上夺得了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在29届奥运会上获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具体数字呈现的是世界体育强国的写照,足以令学生骄傲)。29届奥运会我国金牌总数比上届增长了百分之几? 29届奥运会我国银牌总数是铜牌总数的百分之几?(数学情境题的创编,在解题的同时,渗透着引以为豪的民族教育)
(二)拓展阅读,开阔国际视野
我们尽最大限度的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渗透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去,力争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渗透进国际理解的教育内涵,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强化我们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素质。
拓展阅读是语文老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利用拓展的思路引入国际理解教育资源。陆凤雯老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实施了这样课外拓展:
中国有着举世闻名的卢沟桥,那么世界各国的桥又是什么样的?继而以悉尼大桥为例,引导学生对比赏析由教师亲自撰写的拓展文《悉尼大桥》,文章如下:
悉尼大桥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巍峨俊秀,气势磅礴。这座桥全部用钢量为5.28万吨,用水泥9.5万立方米。整个悉尼大桥桥身长度1149米,从海面到桥面高58.5米,从海面到桥顶高达134米,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桥面宽49米,可通行各种汽车,中间铺设有双轨铁路,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悉尼大桥的最大特点是拱架跨度为503米,而且是单孔拱形,这是世界上少见的。
她巧妙的引导学生归纳写法不同:同样是写桥,卢沟桥抓住狮子的栩栩如生,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来突出它的举世闻名,而悉尼大桥则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突出桥的气势磅礴。虽然写法不同,可是同样能让读者对桥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桥是不同的国家建造的,但我们对它们的喜爱是相同的,就让我们用语言来传达对桥的喜爱吧。(这样的对比拓展,使学生对国际建筑有所了解,深化了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又不失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刘萩艳老师的《请鹳鸟到咱们家过冬》一课,大量进行拓展阅读,将安徒生童话的书籍带入课堂,让同学们分组进行阅读,提出这样的阅读要求:“正确感知提示语表达的情感,读好每个小故事,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每个组一个故事,全班分成八个小组。一节课,八个小故事进驻到每个孩子的心里,孩子们悄然接受了这位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感受了他对真、善、美的渴求。
将拓展阅读与国际理解相结合,开阔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让孩子们接受了不同国家的文化。
(三)综合实践,交融中西文化
我们将国际理解教材中“北京的胡同”与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挖掘长辛店古镇胡同文化资源,这些密密麻麻的胡同大都以“口”命名,貌似平庸,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又展示了地域风情,周航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古镇胡同文化巧探究”这一研究主题,立足一个“巧”字,使学生亲身经历“胡同选题巧提出”、“胡同名称巧探秘”、“胡同形象巧制作”、“胡同风貌巧呈现”、“胡同文化巧介绍”的研究历程。《有趣的胡同扑克》就是这一研究主题下的一课,教师巧妙的引入扑克这个载体,利用扑克的四个花色黑、红、方、梅,引导学生将扑克与胡同建立起联系,通过资料卡的研究,学生发现四个花色正好可以代表胡同简介的四个方面:名称、由来、特点和图像呈现,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将长辛店胡同再现在扑克上,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注入文化色彩,源自西方的扑克牌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胡同完美结合,学生收获的不再仅仅是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喜悦,而是这一视角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接纳。
三、进行整合反思,展望国际理解
一年来,我们所做的是整合的初步尝试,有着点滴思考。管理层面:建立起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评价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有效;教师层面: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唤起整合的自觉效应,让国际理解不流于表面形式,有机渗透于常态教学中,点不在小,在于把思考付诸实践,把不能变成可能。学生层面:从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到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到掌握求实创新的国际竞争本领至培养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最终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俗话说,有目标才能前行,我们会一直行走在培养的路上。
 
 
附件(点击鼠标右键,目标另存为下载)
201408291654470260.jpg
附件(点击鼠标右键,目标另存为下载)
201408291654470260.jpg
附件(点击鼠标右键,目标另存为下载)
201408291654470260.jpg
附件(点击鼠标右键,目标另存为下载)
2014082916544702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