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图书馆 > 读书园地

汉碑安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许英姿  发布时间:2014-05-27  浏览次数:

 

 
甘典江
古人敬畏文字,最早,刻契于龟甲,后,又以木石为载体,最方便的,是纸帛出现。
从美学的角度去看,我以为,碑上的文字,最有品咂意味。
碑的内涵繁复,广义是指除去刻帖之外的所有石刻文字形式,狭义是专指墓碑墓志与功德碑。
树碑的目的,是为了昭告天下,或流芳百世。为求端庄肃穆,一般以篆隶楷入书,大多由书写者直接把文字写在碑石表面,故称“书丹”。碑文不仅有艺术审美价值,还有佐史之用。
汉代,隶书盛行。相传,是程邈在狱中整理而成。他在篆书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结体变为扁平,字形变圆为方,改连笔为断笔,并把横撇捺向上挑起,形成“蚕头燕尾”的夸饰造型。在文字史上,隶书极为重要,上承篆书,下启草书行书楷书,可以说,欲学书法,若从隶书入门,当为登堂入室之捷径。加上儒学的不断渗透,使隶书这种出自民间的书风,最终跃升成了庙堂体。在某种意义上,汉碑上的隶书,充分展现了汉代峥嵘的气象,投射出大气磅礴的朴茂精神。
汉代立碑风炽,致使数量庞大,风格类型多样多变,“一碑一奇,莫有同者”。在形体上,其风格可以分为三类型:一为方整,如《张迁碑》《衡方碑》;一为流丽,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一为奇崛,如《石门颂》《石门铭》。
《礼器碑》是我的最爱。似乎,很难归入其中之一,也可以反过来说,此碑兼具众美,有特立独行之品性。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其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清代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清人杨守敬也赞叹其“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在某种程度上,此碑集中了各种对比:粗与细,方与圆,繁与简,动与静,质与文,线条此起彼伏,力透其间,或现飘逸,或呈凝重,却又气势沉雄,典雅庄重,暗合了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意思是,写字要内撑骨力,外裹血肉,方能有生命现气质。
学习书法三十年,我越发觉得,写字最忌无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属于胡乱来,必须有所取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世人学书,多从唐楷入手,易板滞,不朴茂生动,更有人只习行草,腕下便生油滑,少了拙厚凝重,俗气横生,不耐看。我以为,要医治这类病俗,唯有瞻仰汉碑。当然,纸上的结体与线条,并非全赖笔下的功力,更离不开捉笔之人的精神品性,所谓“字如其人”,绝非虚言。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另一位布封也认为“风格即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对象化。
中国人的精神格局,先秦最为壮观,所以产生了力能扛鼎气可通天的石鼓文,到汉朝,汉隶仍然通古今之变,再以下,思想不再自由,连文字书法都变得精致有余混沌不足了。
习书练字若干年,换了无数的好文,但是一直对汉碑情有独钟,从来不曾放弃过。每天晚上,临睡前,是我铺纸濡毫,与古为徒的时间。先临抚一通汉碑,那些涩拙的线条,漫漶的石花,玄奥的文词,恍惚迷离如乐府古诗:“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总让我的神思自由地穿越,游走于无数桀骜不屈的灵魂之间。然后,我才去追寻魏晋唐宋明清的背影。
在汉碑之中穿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凝重、丰腴、自在。
 
摘自2014年5月8日《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