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图书馆 > 读书园地

我们不读小说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许英姿  发布时间:2014-04-25  浏览次数:

 

黄孝阳
一个人内心的宽度,只能靠他读过来的书一本本码出来。人们不是不阅读了,只是阅读的介质、模式、主要群体,以及阅读的技术、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小说不是没有人读,而是传统语境里的那个“小说”少有人读了。
先说件事。去年房产商潘石屹妻子张欣,SOHO中国的CEO,在微博上感慨,说现在不读小说只读传记,因为“人到中年已经无法让小说家的花言巧语蒙住眼睛”。当时我还开玩笑跟贴评论,说这只能证明张老师老了,老得与日常现实一般模样。几天后,我去朋友处串门。他恰巧在清理办公室,各种期刊堆了半走廊。让我郁闷的是,它们基本连信封也没有拆开,其中不乏几种我自费订阅的名刊。张欣不读小说我理解,可这位朋友本身是文学期刊的编辑,这就有点匪夷所思(文学期刊的来源,一部分是同行寄赠,另一部分是单位订阅)。我嘲笑他是不是得了阅读恐惧症。他哂笑不已,拿了卖废品的钱,说请我喝咖啡。去咖啡馆的路上,他在书报亭买了本《财经》。
      在这块“现实”土壤里,小说如何发现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特点与形式,获得它作为一门艺术“理应得到迄今为止仅仅为音乐、绘画、建筑方面的成功行业所保留着的一切荣誉和报酬”?
如果让我用两个词语来描述我们所置身的这个时代,我会选择“Facebook”与“谷歌”。后者基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理念,通过冰冷、严谨的技术建立;前者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念,联接人与人之间的“瞬间、暗示、碎片、神秘的微光,以及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这是诸多文学大师所未能体验与无法想象的。
这也就是小说不死、仍将薪火相传的根源,是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意义,我们的光芒所在。极端地说,若文学只是对传统的继承,写作者就要有勇气做所谓文学的敌人,乃至于与自己为敌。要想拥有世界文学的高度,就得彻底摆脱乡土中国的经验——从故事模式到叙事技巧。今天的读者已被陷入匮乏的传统美学(小说)败坏了胃口。小说家要有能力区分小说与当代小说,像区分亡灵与生者的容貌,要有这种愿望去不断探索,充分借鉴电影、摄像、雕塑、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理念与形式,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众多启迪,用一个《千年文学备忘录》的视野,写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写出IBM电视广告里那个“智慧的地球”。
作为小说家,也得学会对读者提出要求,不满足于分享经验、情感,在道德上做出判断与叙事。要有对难度及复杂性的呈现,这才是对读者真正的尊重。今天的读者已摆脱被动阅读的命运。他们不再是砖、螺丝钉,不愿意被规则,被洗脑。启蒙早不再是某种价值观的输出与接受,而是一个自我觉醒的动人旅程。在喜怒哀乐之外,读者渴望更多的智性含量。作为小说家,要有焦虑、愤怒,对现实的批判能力,对人的悲悯,对国家民族的爱;更要有能力与精神高度,去看见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在文体上,还要有这个能力去设计迷宫,提供梦境,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不属于日常经验里的复杂空间。
换句话说,小说有一望而知的好,是好事,但不够,它在公众的经验范畴中,赞美是脱口而出。当代小说要有勇气来审视这些经验范畴,它给人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可以是“震惊”,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提到的那个词。这里要指出的是:当代小说并不意味着对读者的抛弃,它帮助读者发现那些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思考,发现一个作为21世纪人类之子存在的“自我”,也像发现ipad一样。
一个人内心的宽度,只能靠他读过来的书一本本码出来。人们不是不阅读了,只是阅读的介质、模式、主要群体,以及阅读的技术、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小说不是没有人读,而是传统语境里的那个“小说”少有人读了。
我们吃饭,每天都吃,但不能说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是另有追求。对于当代小说而言,传统小说的叙事美学不再是核心。叙事是完成语言与结构,完成一个人自我认知、自我进化、自我溢出的过程。
当代小说最重要的职责将是:启人深思,帮助人们在喧嚣中发现孤独,发现生命的百感交集,在众多一闪即逝的脸庞上瞥见天堂。
一个当代小说文本,是人在键盘上敲下的,“他所想、他所能”敲下的亿万分之一,是概率的产物,骰子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停止转动,词语与句子得以显现。在这个“自我闪耀”的奇异旅程,读者与作者成为人的左右脑。或者说,作者与读者这两个词语,还是启蒙语境里的分离,分别扮演传道授业的老师与“程门立雪”的学生形象;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对于这个“人”来说,阅读与写作是他了解宇宙与自身奥秘的两种手段,是他生命中的学与思,是第一位的;而来自他人的认同感(发表与稿费)退居其次。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说过一句话:“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我在这里改写一下:“对文学的热爱不会让你当官发财,而是通过这种热爱,让你从一个贫乏的人变为一个丰饶的人,一个自我觉醒、懂得爱恨的人,懂得在这个科学建构的世界里发现美与激情的人。”
 
摘自《文学报》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